厦门兴才职业技术学院
2020年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
目 录
学校简介……………………………………………………………1
第一章 2020届毕业生基本情况…………………………………5
一、毕业生的总体规模………………………………………5
二、二级学院毕业生分布情况………………………………5
三、毕业生的专业分布………………………………………6
四、毕业生生源地分布情况…………………………………7
第二章 毕业生就业情况及相关指标分析………………………9
一、毕业生基本就业情况……………………………………9
(一)总体就业情况及就业类别………………………9
(二)各学院毕业生就业情况…………………………10
(三)各专业就业情况…………………………………10
(四)未就业分析………………………………………12
二、就业流向…………………………………………………12
(一)就业区域分布……………………………………12
(二)就业单位分布……………………………………13
(三)就业行业分布……………………………………14
第三章 质量相关分析……………………………………………16
一、专业对口率…………………………………………………16
二、薪酬水平……………………………………………………17
三、工作满意度…………………………………………………18
第四章 就业创业工作举措 ……………………………………19
一、就业工作…………………………………………………20
二、创新创业工作……………………………………………23
三、就业创业课堂教学………………………………………26
四、取得的荣誉………………………………………………27
学校简介
厦门兴才职业技术学院创始于1983年,是经福建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纳入全国高考统一招生计划,具有独立颁发国家学历文凭资格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学校地处厦门市集美文教区(厦门软件园三期核心区域),毗邻厦门高铁北站,与集美大学、华侨大学厦门校区、厦门理工学院等多所高校比邻而居。学校先后获得“全国民办教育百强学校”、“社会力量办学先进单位”、“社会满意单位”等荣誉称号,被厦门市授予“平安先行学校”、“综治安全目标管理先进单位”、“2017年市民最喜爱的厦门职业院校”。2018年4月学校顺利通过“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二轮评估”,得到评估专家充分肯定和较高评价。
学校以全日制高等职业教育为主,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相结合、全日制教育与继续教育相结合、国内培养与境外联合培养相结合。同时,面向社会积极开展各种类型的职业技能培训和职业资格鉴定,开展多种形式的职业技术教育。学校面向全国招生,招收高考统招、闽台教育交流、自考、成考、合作办学等各类别考生(均为全日制),现有全日制在校生6000多人,教职工300多人。教师中拥有省级教学名师和省重点大学教学名师,高级职称者占30%,多数教师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双师素质”者占80.6%。
学校下设经贸学院、工学院(含信息学院)、艺术与建筑学院、教育学院(含思政教研部、基础教学部)等四个教学单位,开设有通信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数控技术、建设工程管理、建筑室内设计、酒店管理、电子商务、市场营销等26个适应海西和厦门市社会经济发展需要、与产业对接、市场紧缺的热门专业,形成了软件信息类、建筑工程类、经管商贸类、艺术设计类等专业群。同时设置与福建师范大学、华侨大学、集美大学联办的9个专本同读专业。学校建有数控实训中心、PLC与单片机实验室、电子商务实训室、会计电算化实训室、企业经营管理沙盘模拟实训中心等100个实训室和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
学校始终坚持“以德为先、以生为本、特色兴校、质量强校”的办学理念,在专业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现有教育部高职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项目(骨干专业)2个,中央财政支持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2个,省级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2个、二等奖2个,省级高职教育示范专业2个,省级服务产业特色专业群2个,省级高职教育生产性实训基地1个,省财政支持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1个,省教育厅科研立项项目81个,省级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奖2项,省级教学名师1人,市级重点专业3个、市教学改革综合试验项目1个、市级科研项目14个。在福建省教育评估中心发布的全省高职院校发展潜力报告中,学校在“发展质量”一级指标的得分,近几年一直位居全省高职院校前列。
学生职业技能显著增强,在各级高职技能大赛中频获佳绩,位列全省民办高职院校前茅,近三年来,共获得国家级奖6项,省级一等奖9项,二等奖33项,三等奖59项,市级一等奖17项,二等奖28项,三等奖28项。尤其是2019年,我校在福建省职业技能竞赛中总分位列全省民办高职院校第一名。学校学生综合素质高,校校企合作、就业服务工作到位,兴才历届学子都具有较高的社会认可度和较强的就业竞争力,近5年来毕业生就业率均高达98%。
学校始终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的育人理念,以时代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把思想政治工作贯彻教育教学全过程,力求把学生培养成“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具体形成了——“以‘大学生文明修身’为主线,以孝亲感恩教育活动、大学生导师制、‘快乐学习·快乐生活’团日活动和青年志愿者服务为四大载体”的“大学生文明修身工程”育人体系。近年来,我们的文化育人成效显著,获得了社会广泛一致好评。其中“‘亲情账·两地书·话人生’孝亲感恩主题教育活动”获首批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示范项目、省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三等奖、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年会三等奖;“‘厦门兴才学院-新村小学’青工子女服务站”项目入选厦门市“一团一品一特色”十佳项目和省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三等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大学生文明修身工程”育人新体系》荣获福建省2018年职业教育省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十三五”以来,学校实施了“引企入校”行动计划。引入“厦门精佳工贸有限公司”整体进驻,校企共建“机电一体化”和“数控技术”专业;与著名科技创新型龙头企业“中兴通讯”签署校企深度合作战略协议,双方共建二级学院“兴才学院--中兴通讯信息学院”并设立“通信技术”专业;“厦门中国青年旅行社”在学校设立分支营业机构“畅途旅游工作室”,校企共建“酒店管理”专业;“九牧厨卫股份有限公司”在学校设立客户服务中心,校企共建“电子商务”和“市场营销”专业;“厦门泛钛室内设计有限公司”在学校设立工作室,校企共建“建筑室内设计”专业。
“引企入校”的计划的实施,有力地推动了学校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进入一个更深更高的层次,使专业融入产业,课程对接岗位,教学贴进生产,校企协同育人真正得以实现。以学校和中兴通讯共建“通信技术”专业为例:校企双方共同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开发课程和教学资源库,重点构建以工作岗位实际为导向、以培养职业能力为主线的课程体系;专业课教学内容和使用的教材则大部分取自中兴通讯研发的职业标准资料与技术文档;专业核心和职业素养课程均由中兴通讯派出的一线工程师和管理团队承担(目前中兴通讯全职驻校专业团队成员已达到7人),双方共同打造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双方共建通信技术实践教学平台,总投资1100多万元,其中核心专业设备都由中兴通讯提供,该平台获2015年厦门市“校企共建实训基地”财政专项资金奖补;学生考取通信行业认证职业资格证书等等。通信技术专业2017届首届毕业生顶岗实习对口预就业率达100%。经过积极探索和实践,学校已形成“引企入校,共建专业,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办学特色。
如何主动适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趋势,深化高职教育改革,是摆在我们面前的新任务。机遇与挑战并存,希望与困难同在,厦门兴才学院将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为实现学校“十三五”发展规划确定的目标——把学校建设成立足厦门,辐射海峡西岸经济区,重点服务中小微企业,融入厦门软件园三期发展的“产、学、研”一体化高等职业教育基地,办学水平处于省内同类院校前列的民办高等职业教育特色强校而努力奋斗!
第一章 2020届毕业生基本情况
一、毕业生的总体规模
随着软件园三期落地集美文教区,我校成为园区中心的一所高校,近年来随着学校的发展,我校生源逐年增加,毕业生规模也随之增长。2020届毕业生达到1757人,其中男生1011人,占总人数的57.54%,女生746人,占总人数的42.46%。
图1-1:2020届毕业生性别比例情况
二、二级学院毕业生分布情况
我校2020届毕业生分布在4个学院,各二级学院毕业生人数,
如下图所示。
序号 |
所属二级学院 |
人数 |
1 |
经贸学院 |
554 |
2 |
工学院 |
489 |
3 |
艺术与建筑学院 |
458 |
4 |
教育学院 |
256 |
总 计 |
1757 |
表1-1:二级学院毕业生分布情况
三、各专业分布
我校2020届毕业生分布在23个专业,各专业人数如下表所示。
序号 |
二级学院 |
专业名称 |
专业人数 |
1 |
教育学院 |
应用英语 |
175 |
2 |
幼儿发展与健康管理 |
81 |
|
3 |
电子商务 |
74 |
|
4 |
工商企业管理 |
71 |
|
5 |
会计 |
118 |
|
6 |
金融管理 |
78 |
|
7 |
酒店管理 |
19 |
|
8 |
汽车营销与服务 |
18 |
|
9 |
商务英语 |
48 |
|
10 |
市场营销 |
85 |
|
11 |
物流管理 |
43 |
|
12 |
工学院 |
机电一体化技术 |
37 |
13 |
机械制造与自动化 |
30 |
|
14 |
计算机应用技术 |
138 |
|
15 |
软件技术 |
99 |
|
16 |
数控技术 |
41 |
|
17 |
通信技术 |
144 |
|
18 |
艺术与建筑学院 |
动漫设计 |
56 |
19 |
工程造价 |
75 |
|
20 |
广告设计与制作 |
75 |
|
21 |
建设工程管理 |
86 |
|
22 |
建筑室内设计 |
152 |
|
23 |
市政工程技术 |
14 |
|
总 计 |
1757 |
表1-2:2020届各专业分布情况
四、毕业生生源地分布情况
我校人才培养在基本满足本省本地市教育需求的基础上,多年来逐渐扩展到全省全国各省地市及民族地区。2020届毕业生生源中,73.65%来自于福建省,26.35%来自于外省。
序号 |
生源地 |
人数 |
比例 |
1 |
福建省 |
1294 |
73.65% |
2 |
浙江省 |
53 |
3.02% |
3 |
江西省 |
114 |
6.49% |
4 |
广东省 |
84 |
4.78% |
5 |
云南省 |
19 |
1.08% |
6 |
安徽省 |
31 |
1.76% |
7 |
海南省 |
22 |
1.25% |
8 |
山东省 |
25 |
1.42% |
9 |
四川省 |
20 |
1.14% |
10 |
贵州省 |
24 |
1.37% |
11 |
湖北省 |
5 |
0.28% |
12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9 |
0.51% |
13 |
河南省 |
25 |
1.42% |
14 |
重庆省 |
15 |
0.85% |
15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4 |
0.23% |
16 |
河北省 |
2 |
0.11% |
17 |
山西省 |
2 |
0.11% |
18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3 |
0.17% |
19 |
湖南省 |
3 |
0.17% |
20 |
江苏省 |
2 |
0.11% |
21 |
陕西省 |
1 |
0.06% |
总计 |
1757 |
100% |
表1-3:2020届毕业生各省、市、自治区生源地分布情况
第二章 毕业生就业情况及相关指标分析
一、毕业生基本就业情况
(一)总体就业情况及就业类别
学校2020届毕业生就业率为 95.39%,基本实现充分就业。从具体毕业去向来看,“签订协议和劳动合同就业”为毕业生主要去向选择,占比为 65.74%;“灵活就业”次之,占比为 14.40%。2020年因疫情影响,我校就业率明显低于2018年和2019年。
表2-1:2020届毕业生就业类别
序号 |
类别 |
人数 |
比例 |
1 |
就业率 |
1676 |
95.39% |
2 |
签订协议和劳动合同就业 |
1155 |
65.74% |
3 |
自主创业 |
20 |
1.14% |
4 |
灵活就业 |
253 |
14.40% |
5 |
升学(含出国深造) |
248 |
14.11% |
6 |
待就业(有就业意愿未就业) |
80 |
4.55% |
7 |
暂不就业(无就业意愿) |
1 |
0.06% |
注:就业率=(签订协议和劳动合同就业人数+自主创业人数+灵活就业人数+升学人数)÷毕业生总人数×100.00%。
数据来源: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管理系统。
(二)各学院毕业生就业情况
二级学院 |
学生人数 |
就业人数 |
就业率(%) |
经贸学院 |
554 |
529 |
95.49% |
工学院 |
489 |
467 |
95.50% |
艺术与建筑学院 |
458 |
442 |
96.51% |
教育学院 |
256 |
238 |
92.97% |
合计 |
1757 |
1613 |
95.39% |
表2-2:各二级学院就业情况
(三)各专业就业情况
学校2020届毕业生分布在23个专业,各专业就业率均在92%以上,其中汽车服务于营销、机电一体化技术、机械制造与自动化、市政工程技术四个专业的就业率达到100%。
专业名称 |
毕业生 |
就业 |
就业率 |
应用英语 |
175 |
162 |
92.57% |
幼儿发展与健康管理 |
81 |
76 |
93.83% |
电子商务 |
74 |
67 |
90.54% |
工商企业管理 |
71 |
70 |
98.59% |
会计 |
118 |
113 |
95.76% |
金融管理 |
78 |
73 |
93.59% |
酒店管理 |
19 |
18 |
94.74% |
汽车营销与服务 |
18 |
18 |
100.00% |
商务英语 |
48 |
46 |
95.83% |
市场营销 |
85 |
82 |
96.47% |
物流管理 |
43 |
42 |
97.67% |
机电一体化技术 |
37 |
37 |
100.00% |
机械制造与自动化 |
30 |
30 |
100.00% |
计算机应用技术 |
138 |
128 |
92.75% |
软件技术 |
99 |
94 |
94.95% |
数控技术 |
41 |
40 |
97.56% |
通信技术 |
144 |
138 |
95.83% |
动漫设计 |
56 |
54 |
96.43% |
工程造价 |
75 |
70 |
93.33% |
广告设计与制作 |
75 |
72 |
96.00% |
建设工程管理 |
86 |
85 |
98.84% |
建筑室内设计 |
152 |
147 |
96.71% |
市政工程技术 |
14 |
14 |
100.00% |
数据来源: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管理系统
表2-3:2020届毕业生各专业就业情况
(四)未就业分析
学校 2020 届未就业毕业生共 81人(占比 4.61%);进一步调查其未就业的原因,主要为“正在选择就业单位中”(41.13%),其次为“准备参加公务员、事业单位等各类考试”(28.23%)。
图2-1:2020届未就业毕业生去向分布
二、 就业流向
(一)就业区域分布
我校2020届毕业生的1757人中,在本市就业的人数共812人,占就业总人数的48.45%;其中签就业协议形式就业的453人,占就业总人数的55.79%,其他录用形式就业的138人,占就业总人数的17%,在本市升学的占升学数的24.20%,在本市自主创业的10人占创业人数的50%。
在本省就业的人数1438人,占就业总人数的86.84%;其中签就业协议形式就业的占51.92%;在外省就业的人数占就业总人数的12.83%;其中签就业协议形式就业的占59.15%。毕业生在福建省内主要就业地区为:厦门、泉州、莆田、宁德,在厦就业人数占56.47%,充分体现了把学校建设成立足厦门,辐射海峡西岸经济区,重点服务中小微企业,融入厦门软件园三期发展的“产、学、研”一体化高等职业教育基地的教学定位。
图2-2:2020届毕业生省内就业城市分布图
(二)就业单位分布
学校2020届毕业生来自四个二级学院的23个专业,根据统计数据显示,流向最多的就业单位类型及比例依次是:其他企业92.01%(包括民营、私营等企业)、国有企业1.12%、三资企业0.95%、城镇社区0.34%、机关0.69%、中初教育单位0.08%、其他事业单位4.81%。
图2-3:2020届毕业生就业单位分布
(三)毕业生就业行业分布
2020届我校毕业生就业单位行业流向前三的单位行业分别是: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教育业,批发和零售业;分别占总就业人数的19.47%、15.26%、14.41%。具体单位行业流向如表12所示。
行业分布 |
人数 |
比例 |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
273 |
19.47% |
建筑业 |
165 |
11.77% |
批发和零售业 |
202 |
14.41% |
制造业 |
120 |
8.56% |
教育 |
214 |
15.26% |
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 |
75 |
5.35% |
住宿和餐饮业 |
59 |
4.21% |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
78 |
5.56% |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
50 |
3.57% |
房地产业 |
43 |
3.07% |
金融业 |
41 |
2.92% |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
28 |
2.00% |
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 |
8 |
0.57% |
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 |
15 |
1.07% |
农、林、牧、渔业 |
6 |
0.42% |
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 |
17 |
1.21% |
卫生和社会工作 |
2 |
0.14% |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
6 |
0.43% |
总计 |
1402 |
91.04% |
表2-3:2020届毕业生就业行业分布
图2-4:2020届毕业生就业行业分布
第三章 质量相关分析
一、就业对口率
2020年我国高校毕业生达到874万人,再创新高。但因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宏观经济形势严峻,对我国高校毕业生的就业也造成了严重的冲击。根据智联招聘数据显示,2020年第一季度,大学生招聘需求人数为1237万,占全国需求的10.19%,求职申请人数为896万,占全国共计的10.56%。与2019年第四季度相比,2020年第一季度全国大学生招聘需求人数有所下降,而求职申请人数则有所增加。与2019年第一季度相比,在新冠肺炎疫情和经济下行的影响下,大学生招聘需求人数同比下降16.77%,而求职人数增加了69.82%。
从大学生就业行业来看,大学生群体在不同行业之间的就业景气程度分化严重。2020年第一季度,高效毕业生就业景气较好的行业与全国行业情况基本一致。其中,医药生物工程在疫情背景下就业形势较好。而大学生在网络游戏、交通运输、电力电器等行业的就业景气度较低,竞争激烈。从大学生就业行业形势来看,大学生就业市场行业结构矛盾较为明显。
根据调查结果显示,我校2020届毕业生的工作与专业的对口比例为67.14%,相对较对口的比例28.5%。专业对口率排名前三的专业为:应用英语(幼儿教育方向)、机电一体化、建设工程管理。从各学科大类分析来看,教育类专业对口率相对较高,分析其主要原因,教育类专业性较强,毕业生可以精准投递自己所需岗位。近年来,教育类、机电机械类、建筑类的不断发展,为毕业生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由此可见,我校的专业设置及人才培养结果一定程度上符合市场需求。
图3-1:2020届毕业生就业对口率
二、薪酬水平
我校2020届毕业生工作收入主要集中在2000元到3000之间,占比39.15%。其次是3001-4000元占比31.62%,4001元以上的占比17.86%。今年毕业生的平均薪酬水平较去年的平均薪酬水平,高出接近15%,毕业生就业大部分也都是集中在规模以下的其他企业,平均薪酬水平也基本保持在2000元-3000元,较2019届毕业生的平均薪酬水平有较明显的提高。
图3-2:2020届毕业生薪酬水平
三、工作满意度
工作总体及各方面的满意度:学校 2020业生对目前工作总的满意度为94.89%。从各方面来看,工作内容的满意度相对较高,为 96.11%;可见毕业生对初入职场的岗位和工作内容等方面均比较认同。
第四章 就业创业工作举措
2020年我国高校毕业生达到874万人,再创新高。但因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宏观经济形势严峻,对我国高校毕业生的就业也造成了严重的冲击。我校也面临较大毕业生就业工作压力,一方面,是毕业生对就业形势和政策及就业过程了解不够。只顾读书、考证、或者是忙于各类社团活动,虽然充实了自己的头脑和经验,但是对于实际的就业供需矛盾还是束手无策;再一方面,是就业信息的来源渠道单一,就基本来自于学校发布的招聘信息或者是手机的小道信息,这种情况造成很多大学生找不到工作、用人单位招不到人局面,延长了学生和用人单位相互搜寻的过程;又一方面,是学生的自我能力认识不足,所学知识与现实要求不匹配,在大学毕业“就业难”的同时,用人单位也普遍存在“选材难”,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和良好的心理素质以及礼仪和法律观念等,都是亟需解决的问题;最后一方面,用人单位盲目设置的各种条件也带来就业难,其中最主要的是经验问题,动不动就要求职者有多少多少工作,而许多应届毕业生往往因为缺少实际工作经验而难以落实工作。因此种种,我校举办各种的就业讲座、引企入校、校企合作、带领学生到企业参观、顶岗实训、鼓励毕业生参与各类型的创新创业活动,以此带动各种类型的就业。
面对国内竞争如此激烈的市场和严峻的就业形势,我校充分认识到,毕业生就业率的高低不仅反映学校的办学水平和人才质量,也决定着学校的生存与发展。我校2019年被认定为省级众创空间,经过近两年的努力运营,2020年8月被认定为厦门市创业大本营。校领导特别注重加强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指示一定要结合学校实际开展创新创业工作,自从2018年9月设立产教融合与创业就业处,开展各种创新创业工作后,学校的创业和就业工作收获颇丰,以下为我校就业创业各方面工作的汇总。
一、毕业生就业工作
2020年共有1757名毕业生,在校领导和各二级学院的支持下,通过产教融合与创业就业处和毕业班辅导员的努力,今年我校毕业生就业人数为1676,就业率达到95.39%。针对毕业生就业工作,我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完成。
2020年在疫情影响下、全社会就业矛盾突出、高校毕业生人数持续增加、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持续增大的条件下,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省有关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方针、政策以及一系列文件、会议精神,扎实做好疫情之下毕业生就业各项工作。
(一)基本情况
2020届毕业生共1757人,截止12月23日,我校就业率95.05%。其中专升本和参军比例与往年相比大大增加,2020届报名专升本学生399人,录取263人,确定就读248人,参军2人,升学率达14.11%;46人报名应征义务兵,有25人成功步入军营生活,报三支一服人数 21人,服务欠发达地区17人。
(二)拓宽就业渠道、提升服务水平
1、开展线上招聘。我校充分利用省毕业生就业创业公共服务网开展网络招聘活动和就业服务,开展2020届毕业生线上招聘会4场;开展2021届毕业生线上招聘会1场;积极组织用人单位、毕业生参加教育部举办的“2020届高校毕业生全国网络联合招聘——24365校园招聘服务”等活动,通过系列线上招聘服务实现“万众一心抗疫情、就业服务不打烊”。
2、开展线下招聘会:11月17日成功举办2021届毕业生校园招聘会,有160家企业参加,为21届毕业生提供约8300余个工作岗位。招聘会首次与软三管委会协办,设立软件园专区,并在招聘会期间开展法制宣传。
3、带领学生深入企业,开展线下宣讲会。利用学生返校领取毕业证书期间,分批次组织学生100余名深入企业参观调研,并开展专场宣讲会,为学生创业就业提供机会。
4、充分发挥校友、校企合作等资源作用,增加学生的工作机会。举全校之力多渠道联系用人单位,多方式发布用人单位招聘信息,鼓励毕业生和用人单位通过网络进行供需对接,实现网上面试、网上签约。
5、积极引导学生转变就业思想观点,依托专业特长,顺应新就业业态。疫情突如其来,新就业业态也是突如其来。网络直播、电子商务、抖音、物流配送等因疫情成为新业态。新业态助力毕业生就业新趋势,毕业生选择多样化。今年我校有10位毕业生从事公众号博主、自媒体直播、货运服务者等自由职业。
6、开展就业帮扶,促进困难学生充分就业
我校加大力度对建档立卡贫困家庭毕业生、残疾毕业生、湖北籍毕业生和全国52个未摘帽贫困县生源毕业生的就业帮扶,由专人负责,建立“一人一档”台账,为重点群体毕业生优先推送岗位信息。建档立卡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人数24人,已就业 24人,就业率100%;52个未摘帽贫困县生源毕业生8人,已就业8人,就业率100 %;残疾毕业生人数5人,已就业5人,就业率100%。
7、规范就业流程,主动做好就业服务
优化对就业工作的日常管理,做好毕业生登记表、毕业生推荐表、毕业生就业协议书和报到证的发放和回收工作。对毕业生提交的就业数据,严格把关。及时了解,随时掌握毕业生就业进展状况。
(1)2020届毕业生档案1757份已全部寄出;2020届普通毕业生共打印报到证1507张,专升本学生未打印报到证。并将报到证邮寄给学生,有47份因地址或学生拒收等原因退回学校。
(2)9月发布福建省“求职创业补贴”的政策,收集学生的数据及材资料并上报省厅,我校高职2021届获得求职创业补贴共计117人,每人2000元,共计234000元,已全部发放到位。
(3)发放2020年大一新生的档案袋,共3000多个,并指导新生辅导员做好学生档案的建档工作;发放2021届毕业生就业协议书8000余份,毕业生登记表和就业推荐表共约4000份;2021届毕业生预计1784人,已将1526名毕业生基本数据导入就业系统,还有258名预科生的基本信息还在核对中。
二、创新创业工作
(一)制度化服务
根据国家、省、市等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制定了我校相关创新创业政策:《厦门兴才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创业导师聘任与管理办法(试行)》、《厦门兴才职业技术学院关于征集创业导师的通知》、《兴才智谷关于减免入驻企业房租的通知》、《厦门兴才职业技术学院第六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活动方案》、《兴才智谷优秀项目征集》等。
(二)大赛服务——通过大赛提升我校师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1、为贯彻落实国务院、教育部和省委、省政府领导关于办好2020年第六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的批示精神,我校高度重视“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截止到7月20日,我校共组建953个项目报名参加中国第六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累计参赛学生人次3241。
因为疫情,2020年我校“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采取线上形式开展校级初赛、决赛,二级学院和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室共推荐25个优秀项目参加校初赛,经过校外导师网络评选,最终遴选12个项目参加7月20日的校决赛。根据省文件规定,7月底,推选5个项目参加省预赛职教赛道和红旅赛道。
2、积极组织参加各级各类创新创业大赛。
序号 |
时间 |
名称 |
项目数 |
人数 |
1 |
5-7月 |
第六届全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校级) |
953个 |
3241人次 |
2 |
8-10月 |
第六届全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省级) |
5个 |
21人 |
3 |
7-10月 |
第四届中国创翼创业创新大赛(市级-省级-国家级) |
28个 |
118人次 |
4 |
7-11月 |
第十一届挑战杯福建省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省级) |
10个 |
42人次 |
5 |
7-11月 |
2020年厦门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市级) |
9个 |
38人次 |
6 |
9-12月 |
第七届“创青春”福建省青年创新创业大赛暨福建省第二届返乡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市级-省级) |
3个 |
13人次 |
7 |
10-12月 |
第三届全国机械行业创新创业大赛(国家级) |
3个 |
24人次 |
8 |
10-12月 |
2020“创响中国”厦门站火炬众创之家创新创业大赛 |
2个 |
8人次 |
参赛统计 |
1013个 |
3505人次 |
3、培训服务——开展各类沙龙讲座,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
为提升我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挖掘新项目,开展一系列创业讲座、创业沙龙、导师培训等创新创业系列活动共24场,为我校创业团队成长提供了有利的支持。
本年度在二级学院的支持下,完成了2020届毕业生的免费创业培训,总共报名178人,118人通过培训考核拿到证书,提升了我校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获得政府培训补贴141600元。
4、导师服务——成立导师团,搭建我校创新创业新桥梁
我校五月份通过全校的自主报名,开展各类导师活动10场,创新创业培训19人次,现导师团成员2人获得创业导师证书,总计指导项目107个,指导学生428人次,有效提升我校导师的创新创业指导能力,为我校的创新创业工作的开展带来了新的活力。
5、依托“兴才智谷”:为重点,打造“四创”联动的大学生众创空间。兴才智谷自启动以来,得到校领导的关心与支持,秉承“以创业促就业、以创新促发展”的理念,服务大学生创业,不断孵化大学生创业项目,我们将依托兴才智谷打造“创新、创业、创投、创客”四创联动的大学生众创空间,不断提升我校的的创新创业服务能力。
(1)通过评审会,建立创业项目入驻规范化流程,不断优化智谷的管理。为创业项目提供入驻咨询,政策扶持,了解团队的经营状况和服务需求,挖掘出有成长潜力的项目,寻找资源进行有效对接。
(2)打造桥梁纽带、持续开拓创新,搭建政校企平台。11月签约两名厦门市人社局创业导师为我校创新创业导师;加强与政府相关部门的联系,开展全国双创周活动进校园,校企创业就业人才对接会,让团队成员更好接触市场和了解兴业趋势。
(3)做好日常运营管理服务工作,做好现场考核评估工作。6月和10月,接受厦门市人社局首批创业大本营,首批创业孵化示范基地申报现场考核评估。
(4)及时宣传创新创业政策,并给予一定的解读。协助两个项目申报厦门市大学生创业启动资金扶持,其中顶代到家项目通过申报审核,获得一次性补贴5000元以及三年房租补贴3万元左右。
(5)大学生创业协会:做好创业协会换届活动、组织策划大学生创业街活动,组织创业协会参加各种创业活动及志愿者活动等,有效提升我校学生的创新创业实践能力。
(6)做好各种数据和材料上报工作
做好智谷的常规管理服务和数据上报工作:科技部关于众创空间运行综合情况季度、半年度及年度统计表上报工作、集美区科技局众创空间项目情况介绍季度上报工作、疫情期间智谷运营管理周、月情况上报工作,以及其他相关数据上报工作。
(一)课程教学基本情况
针对本年度的《职业生涯规划》《创新创业教育》《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教研室老师积极开展创新课堂计划,教研室老师以“体验式”开展了创业课程部分章节的课堂创新活动,通过让学生制作创业画布和项目路演的方式参与课堂活动。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课堂进行了创新,通过开展大学生创新思维能力训练、创业计划书撰写、创业画报设计、项目路演,同时将SIYB创业培训游戏引入课堂,打破原有的课堂模式,培养学生的创业意思。《大学生就业指导与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授课期间受疫情影响,采取线上授课的方式,停课不停学,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开展线上模拟面试等活动。
(二)职业规划大赛
教研室积极组织我校大学生开展“规划人生,放飞梦想”我校第六届校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积极开展职业规划比赛的专题培训,针对性的指导学生职业规划书和PPT的制作,通过一系列的活动,最终在9月28日下午,历经两个小时的精彩角逐和比拼,共产生一、二、三等奖10名。校决赛之后,教研室积极推荐我校学生参加福建省第十三届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最终幼教专业的庄雅丹、广告设计专业童林婧2位同学通过初赛评选,入选省赛决赛,并在现场决赛中表现出色,荣获2个省级二等奖。
(三)简历大赛
为落实教育部“停课不停学”的号召,教研室通过举办“简自我精彩, 历职场未来”线上电子简历大赛的评选系列活动和线上讲座,为疫情期间我校毕业学生的求职就业,以及网上招聘会的简历撰写和投递提供更多指导和借鉴,实现“就业服务不打烊”。本次简历大赛分为赛前宣传报名-赛前培训-初审简历-网络投票-最终评审共5个阶段,历时两个月,收到参赛简历162份,最终评选39份优秀简历。
(四)机械行业创新创业大赛——创业平台模拟实训
教研室老师积极组织我校工学院学生参加机械行业创新创业大赛,大赛分为线上平台和线下实训两部分,从9月初的人选确定到12人分三组人选培训强化以及项目挖掘,教研室老师尽心尽力做好每个环节,力求在1月份的比赛中再创佳绩。
(五)提升教学科研能力
本年度教研室一位老师获得2020年福建省在中青年教育科研项目(社科类)立项一个《基于众创空间模式下台湾青年来闽就业创业路径的探索与研究》;两位老师完成两篇线上教学心得,其中一位老师的心得《“三驾马车”助力线上教学——一以面试技巧为例》经过校推荐发表于学知报。
四、取得的荣誉
(一)基地荣誉
兴才智谷成功获评福建省级众创空间、厦门市人社局首批创业大本营、首批创业孵化示范基地,并获得十万元政策资金扶持。
(二)竞赛成绩
(三)立足科研 不断突破
1、省级课题1个:福建省中青年教育科研项目(社科类)立项《基于众创空间模式下台湾青年来闽就业创业路径的探索与研究》。
2、发表论文1篇:教研室老师在疫情期间的教学心得《“三驾马车”助力线上教学——一以面试技巧为例》经过校推荐发表于学知报。
3、汇编2本:收集我校大赛优秀创业项目,形成《优秀创业项目汇编》
通过简历大赛,编制《优秀简历汇编》,为学生简历撰写提供更多参考。
(四)树立典型
为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部门在疫情期间积极组织学生采访我校的优秀创业学生,形成系列专题人物报道进行广泛宣传,在11月份的市优秀就业创业人才专题报道会中,我校的优秀校友陈荣铷应邀出席报告会,在全市的双创周活动中通过线上线下形式开展主题汇报,在我校师生中树立良好的创业典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