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校园新闻 >> 信息公开 >> 教学质量信息 >> 详细内容
信息公开
 
教学质量信息 >> 正文
厦门兴才职业技术学院2021年就业质量年度报告
日期:2022-10-25 18:36:46  发布人:xmxcdzb  浏览量:1146

 

 

 

 

 

    厦门兴才职业技术学院

 

2021年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

 

 

 

 

 

 

 

 

 

 

 

 

 

 

 

 

  

 

学校简介……………………………………………………………1

报告说明……………………………………………………………5

  总体结论…………………………………………………6

一、毕业生就业去向落实率………………………………………6

二、就业分布………………………………………………………6

三、就业质量………………………………………………………7

四、对人才培养的评价……………………………………………7

五、对就业服务的评价……………………………………………8

2021届毕业生基本情况…………………………………9

一、毕业生的总体规模……………………………………………9

二、二级学院毕业生分布情况……………………………………9三、毕业生的专业分布 …………………………………………10

四、毕业生生源地分布情况 ……………………………………11

毕业生就业情况及就业质量分析………………………12

一、毕业生基本就业情况 ………………………………………12

(一)总体就业情况及就业类别 ………………………………12

(二)各学院毕业生就业情况 ………………………………13

(三)各专业就业情况 …………………………………………13

(四)未就业分析 ………………………………………………14

二、就业流向 ……………………………………………………15

(一)就业区域分布 ……………………………………………15

(二)就业单位分布 ……………………………………………16

(三)就业行业分布 ……………………………………………17

三、就业质量分析 ………………………………………………18

)就业对口率 ………………………………………………18

)薪资水平 …………………………………………………19

)工作满意度 ………………………………………………19

)职业期待吻合 …………………………………………20

第四章 用人单位满意度  ………………………………………20

(一)对毕业生的评价 …………………………………………20

(二)对招聘服务的评价 ………………………………………21

 就业创业工作举措 ……………………………………23

一、高点站位深耕细作,打造就业服务“全链条”  ……………23

(一)建立机制齐抓共管促就业 ……………………………23

(二)多措并举,拓宽渠道促就业 ……………………………24

)弘扬先进,典型引路促就业 ……………………………25(四)充实力量,联动机制促就业………………………………26

(五)调查研究,精准发力促就业………………………………26

(六)专题活动,有效指导促就业………………………………27(七)示范基地,有效评选树典型………………………………27

二、突出1个重点,强化4个服务,夯实创新创业工作 …………28

(一)以智谷为重点,赋能创业“供给力”……………………28

(二)以赛促学,提升大赛“服务力”…………………………29

(三)注重引导,增强培训“内生力”…………………………30

(四)搭建桥梁,优化导师团“辅导力”………………………30

三、提质量,增实效,教学工作有力度 ……………………………31

(一)创新课堂活动,教学改革有亮度…………………………31

(二)模拟面试,就业指导有精度………………………………32

(三)举办大赛,就业服务有高度………………………………33

(四)教改科研,提质培优有度…………………………………34

 ………………………………………………………………35

 

 


学校简介

厦门兴才职业技术学院创始于1983年,是经福建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纳入全国高考统一招生计划,具有独立颁发国家学历文凭资格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学校地处厦门市集美文教区(厦门软件园三期核心区域),毗邻厦门高铁北站,与集美大学、华侨大学厦门校区、厦门理工学院等多所高校比邻而居。学校先后获得“全国民办教育百强学校”、“社会力量办学先进单位”、“社会满意单位”等荣誉称号,被厦门市授予“平安先行学校”、“综治安全目标管理先进单位”、“2017年市民最喜爱的厦门职业院校”等荣誉称号。

学校以全日制高等职业教育为主,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相结合、全日制教育与继续教育相结合。同时,面向社会积极开展各种类型的职业技能培训和职业资格鉴定,开展多种形式的职业技术教育

学校下设经贸学院、工学院、艺术与建筑学院、教育学院四个教学单位,开设有通信技术数控技术、建设工程管理、建筑室内设计、电子商务、市场营销学前教育、护理27个适应海西和厦门市社会经济发展需要、与产业对接、市场紧缺的热门专业,已形成涵盖教育、信息、机械、艺术、建筑、经济、管理、医护等多门类特色高职专业群。学校建有数控实训中心、PLC与单片机实验室、电子商务实训室、会计电算化实训室、企业经营管理沙盘模拟实训中心等100个实训室和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

我校致力于构建“产、学、研”一体化的高等职业教育基地,为培养大国工匠不断探索努力,充分发挥地理优势,建立“校企合作地图”,努力探索 “学校办在软件园区,专业建在产业链上”办学模式,整体推进校企深度融合项目,形成一定的特色。

“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专业与国内领先的IT高等教育服务提供者、中国最大的IT解决方案与服务提供商的“东软教育科技集团”共建;“大数据技术”专业、“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与产教融合龙头企业“华晟经世集团”共建,实现“校企合作培养高职工科专业技术技能人才”;建设工程管理、广告艺术设计等9个专业分别对接福建省“土木工程建筑行业协会”、福建省“工业设计协会”等九家省市级行业协会,实现政校企“跨界融合”,专业建设与产业发展实现精准对接;与“厦门名鞋库科技有限公司”共建“电子商务”专业、与“京东智慧物流”共建“现代物流管理”专业、与“北华博鳌体育投资(北京)有限公司”开展订单班合作、与“厦门佰翔酒店”共建厦门市“现代学徒制”,与“厦门众冠捷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共建“市场营销”菁英班,积极推进校企办学机制和人才对接机制。

学校自建校以来,坚持走内涵式发展之路,学校教育教学成果丰硕人才培养质量位居全省同类院校前列。学生技能竞赛屡创佳绩,在福建省高等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连续三年荣获团体二等奖,团体总分位列同类院校前五,近三年在厦门市高等职业院校技能竞赛中团体总分位列前二。根据福建省评估中心发布的《福建省普通高校发展潜力检测报告》显示:近三年在全省一般高职高专院校发展潜力排名中“人才培养”指标位居民办院校前三,综合排名前十目前已建成中央财政支持实训基地2个,教育部高职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项目骨干专业2个,省级服务产业特色专业群2个,省级示范专业2个,省市课题立项115个,荣获福建省职业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3个,二等奖3个,省级校园文化建设成果2项,并获批省级“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读书社”、“首批福建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示范项目”2018-2019学年,学生参加省级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获得奖项最多,双师素质教师人数位居第一。学生参加全国“挑战杯”创新创业大赛获得省级金奖2项,参加全国机械行业创新创业大赛获得一等奖5项,参加第九届全国海洋文化创意设计大赛获得第一名。学校学生综合素质高,校校企合作、就业服务工作到位,兴才历届学子都具有较高的社会认可度和较强的就业竞争力,近5年来毕业生就业率均高达95%以上。

  学校始终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的育人理念,以时代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把思想政治工作贯彻教育教学全过程,力求把学生培养成“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近年来,我们的文化育人成效显著,获得了社会广泛一致好评。其中“‘亲情账·两地书·话人生’孝亲感恩主题教育活动”获首批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示范项目、省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三等奖、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年会三等奖;“‘厦门兴才学院-新村小学’青工子女服务站”项目入选厦门市“一团一品一特色”十佳项目和省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三等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大学生文明修身工程”育人新体系》荣获福建省2018年职业教育省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学校依托“兴才智谷”作为我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基地,秉承“以创业促就业、以创新促发展”的理念,集创业、办公、生活、休闲于一体,为大学生提供方便快捷的“一站式”办事服务平台,提供包括创业启动资金、风投基金、小额贷款、创业补贴、税收优惠等“一揽子”金融解决方案。近三年,兴才智谷累计入住项目58个,带动就业人数115人,创新创业项目荣获国家、省、市级大赛金、银、铜奖30多项。2018年以来“兴才智谷”获得“福建省级众创空间”、省级“大学生创业驿站”、“厦门市级众创空间”、“厦门市创业大本营”、“厦门市创业孵化示范基地”等诸多荣誉。   

如何主动适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趋势,深化高职教育改革,是摆在我们面前的新任务。机遇与挑战并存,希望与困难同在,厦门兴才学院将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十”发展规划为目标——学校将服务厦门“两高两化”城市建设和奋力推进“五中心一基地”新要求,以厦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助力两岸融合建设项目为契机,积极实施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计划,实现“一个力争、两个基地、三个服务、四个提升”总目标,成为三全育人模式新、专业品牌实力强、社会形象声誉好的同类高职名校而努力奋斗!

 

 

 

 

报告说明

      为全面反映毕业生的就业状况,建立起就业与人才培养良性互动的长效机制,学校根据教育部、省、市主管部门发布的关于毕业生就业创业的相关文件精神的要求,结合学校实际情况,编制《厦门兴才职业技术学院 2021届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本报告数据来源于两个方面:

1.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管理系统。数据统计截止日期为202112 01日。使用数据主要涉及毕业生的规模结构、就业去向落实率、毕业去向、就业流向等。

2.校产教融合与创业就业处和教务处的毕业生调研数据。调研面向全校 2021 届毕业生,效问卷回收率为 67.99%;使用数据涉及就业相关分析及对教育教学的反馈部分。用人单位调研数据,面向本校毕业生所在用人单位;使用数据涉及用人单位对毕业生满意度及能力评价、用人单位对学校就业创业服务工作评价等部分。

 

 

 

 

 

 

 

 总体结论

一、毕业生就业去向落实率

厦门兴才职业技术职业学院 2021 届毕业生中超九成毕业生实现就业,就业率为 97.58%。毕业去向分布详见下图。

 

                     

                          1-1  2021届毕业生就业去向落实率

                  数据来源: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管理系统

 

二、就业分布

     学校 2021届毕业生中近九成的毕业生选择在福建省内就业,服务本地经济发展;就业行业以教育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批发和零售业”为主;就业职业呈多元化分布;就业单位以“其他企业”为主。

   

                  1-2  2021届毕业生就业分布

三、就业质量

   厦门兴才职业技术学院 2021五成毕业生税前月收入主要集中在3000-5000之间,平均薪资在3500-4000之间。其工作满意度为93.25%,专业对口率 76.11%,职业期待吻合度为 88%。

                 1-3 2021届毕业生就业质量分析

 

四、对人才培养的评价

2021 届毕业生对母校的满意度、推荐度分别为 97.78%、91.53%;对教学水平满意度为 97.89% 分;对教师的教学态度满意度为 98.49%;对教师的师德师风满意度为98.29%。

                 1-4 2021届毕业生对人才培养的评价

 

五、对就业服务的评价

     学校 2021 届毕业生对学校各项就业服务的满意度 97.48%;其中对“生涯规划/就业指导课”满意度为(97.58%)、“政策咨询与辅导”(97.12%)、“学校发布的招聘信息”(96.23%)的满意度相对较高。

                 1-5 2021届毕业生对就业服务的评价

 

 

 

 

 

 

 

2021届毕业生基本情况

一、毕业生的总体规模

随着软件园三期落地集美文教区,我校成为园区中心的一所高校,近年来随着学校的发展,我校生源逐年增加,毕业生规模也随之增长。2021届毕业生达到2024人,其中男生1056 人,占总人数的52.17%,女生968人,占总人数的47.83%。

2-1 2021届毕业生性别比例情况

二、二级学院毕业生分布情况

我校2021届毕业生分布在4个学院,具体毕业生人数如图所示。

序号

所属二级学院

人数

1

贸学院

589

2

工学院

538

3

艺术与建筑学院

466

4

教育学院

431

 

2024

2-1 二级学院毕业生分布情况

 

三、各专业分布

我校2021届毕业生分布在24个专业,各专业人数如下表所示。

序号

二级学院

专业

人数

比率

1

经贸学院

金融管理

55

2.72%

2

会计

113

5.58%

3

工商企业管理

67

3.31%

4

市场营销

74

3.65%

5

电子商务

135

6.67%

6

物流管理

39

1.93%

7

酒店管理

43

2.12%

8

商务英语

63

3.11%

9

 

工学院

机械制造与自动化

19

0.94%

10

数控技术

28

1.38%

11

机电一体化技术

51

2.52%

12

计算机应用技术

174

8.60%

13

计算机网络技术

29

1.43%

14

通信技术

106

5.24%

15

软件技术

131

6.47%

16

艺术与建筑学院

建筑室内设计

127

6.27%

17

建设工程管理

68

3.35%

18

工程造价

62

3.06%

19

广告设计与制作

94

4.64%

20

动漫设计

66

3.26%

21

室内艺术设计

49

2.42%

22

教育学院

幼儿发展与健康管理

146

7.21%

23

学前教育

191

9.44%

24

应用英语

94

4.64%

合计

2024

100%

2-2 2021届各专业分布情况

四、毕业生生源地分布情况

我校人才培养在基本满足本省本地市教育需求的基础上,多年来逐渐扩展到全省全国各省地市及民族地区。2021届毕业生生源中,73.65%来自于福建省,26.35%来自于外省。

序号

生源地

人数

比例

1

福建省

1591

78.61%

2

浙江省

68

3.36%

3

江西省

82

4.05%

4

广东省

76

3.76%

5

云南省

9

0.44%

6

安徽省

25

1.24%

7

海南省

22

1.09%

8

山东省

29

1.43%

9

四川省

24

1.19%

10

贵州省

30

1.48%

11

湖北省

13

0.64%

12

河南省

19

0.94%

13

重庆省

13

0.64%

14

宁夏回族自治区

1

0.049%

15

河北省

8

0.39%

16

广西壮族自治区

6

0.30%

17

湖南省

3

0.14%

18

陕西省

1

0.05%

19

甘肃省

1

0.05%

20

黑龙江

1

0.05%

21

辽宁省

1

0.05%

22

吉林省

1

0.05%

总计

2024

100%

2-3 2021届毕业生各省、市、自治区生源地分布情况

 

 毕业生就业基本情况及相关指标分析

一、毕业生基本就业情况

(一)总体就业情况及就业类别

截止12月1日学校2021届毕业生就业率为 97.58%,基本实现充分就业。从具体毕业去向来看,“签订协议和劳动合同就业”为毕业生主要去向选择,占比为 66.90%;“灵活就业”次之,占比为 13.29%。

序号

类别

人数

比例

1

就业率

1975

97.58%

2

签订协议和劳动合同就业

1354

66.9%

3

自主创业

11

0.54%

4

灵活就业

269

13.29%

5

升学(含出国深造)

303

14.97%

6

待就业(有就业意愿未就业)

47

2.32%

7

出国出境

1

0.04%

8

参军入伍

37

1.83%

9

暂不就业(无就业意愿)

2

0.10%

3-1 2021届毕业生就业类别

注:就业去向落实率=(签订协议和劳动合同就业人数+自主创业人数+灵活就业人数+升学人数+参军+出国出境÷毕业生总人数×100.00%。

(二)各学院毕业生就业情况

二级学院

学生人数

就业人数

就业率(%)

经贸学院

589

571

96.94%

工学院

538

525

97.58%

艺术与建筑学院

466

458

98.28%

教育学院

431

421

97.68%

合计

2024

1975

97.58%

3-2 各二级学院就业情况

(三)各专业就业情况

学校2021届毕业生分布在24个专业,各专业就业率均在90%以上,其中金融管理、机械制造与自动化、数控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室内艺术设计、建设工程管理专业就业实现100%。

序号

二级学院

专业

毕业人数

就业人数

就业率

1

经贸学院

金融管理

55

55

100%

2

会计

113

109

96.46%

3

工商企业管理

67

64

95.52%

4

市场营销

74

73

98.65%

5

电子商务

135

134

99.26%

6

物流管理

39

36

92.31%

7

酒店管理

43

42

97.67%

8

商务英语

63

57

90.48%

9

 

工学院

机械制造与自动化

19

19

100%

10

数控技术

28

28

100%

11

机电一体化技术

51

50

98.04%

12

计算机应用技术

174

168

96.55%

13

计算机网络技术

29

29

100%

14

通信技术

106

103

97.17%

15

软件技术

131

128

97.71%

16

艺术与建筑学院

建筑室内设计

127

125

98.43%

17

建设工程管理

68

68

100%

18

工程造价

62

61

98.39%

19

广告设计与制作

94

92

97.87%

20

动漫设计

66

64

96.97%

21

室内艺术设计

49

49

100%

22

教育学院

幼儿发展与健康管理

146

145

99.32%

23

学前教育

191

190

99.48%

24

应用英语

94

86

91.49%

合计

2024

1975

97.58%

3-3:2021届毕业生各专业就业情况

数据来源: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管理系统

(四)未就业分析

学校 2021届未就业毕业生49人(占比 2.42%);进一步调查其未就业的原因,主要为“正在选择就业单位中”(39.13%),其次为“准备参加公务员、事业单位等各类考试”(26.23%)。

3-1 2021届未就业毕业生去向分布

二、 就业流向

(一)就业区域分布

    我校2021届毕业生就业1635(不包含升学)人中,在本市就业的人数共883 人,占实际总就业总人数(不包含升学)54%;其中签就业协议形式就业1203人,就业(不包含升学)73.58%,其他录用形式就业258人,就业(不包含升学)15.78%

毕业生在福建省内就业人数1449(不包含升学在福建的人数),占就业总人数的88.62%;其中签就业协议形式就业的占73.78%;在外省就业的人数占11.37%;其中签就业协议形式就业的占72.04%毕业生在福建省内主要就业地区为:厦门、泉州、福州漳州,在厦就业人数占福建省就业人数的60.94%,充分体现了把学校建设成立足厦门,辐射海峡西岸经济区,重点服务中小微企业,融入厦门软件园三期发展的“产、学、研”一体化高等职业教育基地的教学定位。

3-2 2021届毕业生省内就业城市分布图

(二)就业单位分布

   学校2021届毕业生来自四个二级学院的24个专业,根据统计数据显示,流向最多的就业单位类型及比例依次是:其他企业68.62%(包括民营、私营等企业)、中初教育单位8.62%、国有企业1.04%、三资企业0.24%、城镇社区0.06%、机关0.06%、医疗卫生0.06%,其他事业单位2.07%其他19.26%。

3-3 2021届毕业生就业单位分布

(三)毕业生就业行业分布

2021届我校毕业生就业单位行业流向前三的单位行业分别是:教育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批发和零售业;分别占总就业人数的24.59%、20.73%、17.49%具体单位行业流向如表2-4所示。

3-4 2021届毕业生就业行业分布

 

三、就业质量分析

(一)就业对口率

根据我校调查结果显示,我校2021届毕业生的工作与专业的对口比例为76.11%,专业对口率排名前三的专业为:教育类(学前教育、应用英语、幼儿发展与健康管理)机械制造类和室内艺术设计。从各学科大类分析来看,教育类专业对口率相对较高,分析其主要原因,教育类专业性较强,毕业生可以精准投递自己所需岗位机械制造和室内设计专业,培养较为精准,也可以侧面反映出我校的专业设置及人才培养结果一定程度上符合市场需求。

3-5 2021届毕业生就业对口率

薪酬水平

我校2021届毕业生工作收入主要集中在30004000之间,占比31.8%。其次是4001-5000元占比25.16%5001元以上的占比12.74%。毕业生就业大部分也都是集中在规模以下的其他企业,平均薪酬水平基本保持在3500-4000元,较2020届毕业生的平均薪酬水平有较明显的提高。

3-6 2021届毕业生就业薪酬水平

工作满意度

工作满意度:学校 2021业生对目前工作总的满意度为93.79%从占比看,毕业生对就职公司基本满意的占比达到46.04%,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毕业半年内,学生的工作理想性有待提升。

3-7 2021届毕业生工作满意度

(四)职业期待吻合度

总体职业期待吻合度:2021 届毕业生目前所从事的工作与自身职业期待的吻合度为 88%,其中“很符合”所占比为 15.83%,“符合”占比例为 25.1%,“基本符合”为 47.08%,偏向“基本符合”,可见目前已落实的工作整体基本符合自身的就业期望。

3-8 2021届毕业生工作满意度

 

第四章  用人单位评价

一、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评价

将毕业生质量测度主体放到用人单位身上,能够比较真实地反映毕业生的质量,进而更加全面地反映学校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因此,此次调研调查了用人单位对毕业生工作表现的满意度、对毕业生能力素养的评价等。

(一)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总体满意度,经过对就业企业的调研可以发现,用人单位对我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总体满意度为98.7%,其中很满意的达到57.7%,基本满意为37.5%,一般满意为3.5%,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校毕业生能受到用人单位的认可。

 

4-1 2021用人单位对我校毕业生满意度评价

(二)用人单位对我校毕业生综合能力评价,很强占比52.5%,较强占比42.5%,一般占比5%,可见我校毕业生的综合能力评价能得到用人单位的认可。

4-2 2021用人单位对我校毕业生综合能力评价

 

二、用人单位的招聘建议

了解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以及招聘标准,能够帮助学校制定相关培养方案,为学校毕业生提供更好的就业服务的同时,也能更好的为社会培养有用之才。因此,此次调研调查了用人单位招聘时所注重的因素和招聘我校毕业生的原因。

(一)用人单位招聘时所注重的因素,其中沟通能力和学习能力以及团队合作能力是用人单位最为看重的能力。

4-3 2021用人单位认为毕业生就业最为重要的能力

(二)专业设置、课程安排与社会需求适应程度,30%的用人单位觉得是很适应,53%的用人单位觉得较为适应,17%的用人单位觉得一般。

4-4 2021用人单位对我校专业设置、课程安排与社会需求适应程度评价

 

 就业创业工作举措

2021年在疫情影响下全社会就业矛盾突出、高校毕业生人数持续增加、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持续增大我校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就业政策和精神,把“稳就业”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努力实现我校毕业生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学校领导班子高度重视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和毕业生就业工作,大力实施“一把手”工程,校长多次主持召开就业工作推进会,认真贯彻落实上级有关就业工作的文件精神,就当前就业工作的焦点问题进行深入研讨,探索符合我校学生需求的就业工作方法。学校设立产教融合与创业就业处统筹全校的就业创业工作,加强就业工作的目标管理,明确校、院系两级职责任务,把就业工作成效列入二级院系工作绩效考评的重要指标,把毕业生就业工作纳入二级院系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设立二级学院就业专员和班级学生就业宣传员制度,形成“校、院、班级”三级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2021年学校共划拨就业创业经费 50万元用于就业创业工作,实现就业指导机构、人员、场地、经费“四到位”。

一、高点站位深耕细作,打造就业服务“全链条”

(一)建立机制齐抓共管促就业

学校基于可持续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实行“校-院-班级”三级联动运行机制,学校和二级学院均实行“一把手”工程,学校层面上由校长负责,融创处统筹全校的就业创业工作;二级学院层面,党总支书记主抓,辅导员具体负责,班级的学生就业宣传员协助,形成三级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二)多措并举,拓宽渠道促就业

1.学校构建“线上+线下”招聘体系,精选对口企业就业岗位,最大限度提高招聘岗位的针对性和契合度,力争为每一位学生寻找到最合适的就业岗位。累计开展毕业生线下招聘会3场,线上招聘会3场,开展各类专场宣讲33场,组织学生参与教育部、省市各类线上线下招聘会8场,就业网、公众号、微信群发布招聘信息800多条,为毕业生提供岗位近万个。通过系列线上线下招聘服务,实现“就业服务不打烊”,确保我校毕业生就业形势稳定,实现毕业生充分就业。

5-1 举办校园招聘会

5-2 开展多种形式宣讲会

 

2.组织实施“三支一扶”、“毕业生服务社区计划”等基层项目。本学期,我们大力宣传“三支一扶”相关政策和上级相关的文件,鼓励毕业生多渠道就业。今年共审核通过43位同学报名三支一扶,报名服务欠发达地区15人,我们利用网络平台做了充分的宣传工作,指导辅导员做好报名学生的审核工作。

3.突出重点,帮扶困难群体顺利就业。对2021届毕业生进行全面的摸底了解,做好家庭困难、就业能力较差等各类特殊群体毕业生的甄别、审查、登记造册,建立台账。特别是对建档立卡贫困学生、少数民族学生、残疾学生实行“一生一策”,建立“人人有帮扶、个个勤追踪”的工作机制,确保毕业生及时就业。

4.为学生谋福利,积极做好求职创业补贴工作。融创处专门开展工作内容培训,让辅导员明白求职创业补贴的申请条件、类别和通过条件,积极为学生答疑解惑,让学生尽可能获得该项补贴,经过推广、审核和校验,共189名学生申报,最终135名学生成功获得该项补贴,补贴金额共计27万元,创历史新高。

(三)弘扬先进,典型引路促就业

学校依托毕业生就业创业典型案例征集工作,挖掘宣传我校就业、创业、升学、当兵等优秀毕业生“榜样力量”典型,共收集二级学院优秀就业创业典型案例16个,已逐步在校公众号推送。同时二级学院积极开展榜样的力量、优秀毕业生等系列典型宣传共68篇:教育学院52篇,工学院8篇,艺建学院4篇,经贸学院专升本学生专访4篇。

5-3 做好毕业生典型宣传

(四)充实力量,联动机制促就业

今年初,省教育厅发布《毕业生就业质量考核指标体系》,为做好此项工作,我们从四个二级学院毕业班辅导员中各选调1名辅导员老师作为“就业专员”,共同做好就业质量考核工作。同时,为更好的打通“企业-学生”就业信息畅通渠道,我们建立了班级“就业宣传员”制度,每个班选派一名就业宣传员,协助辅导员以及融创处开展就业宣传工作,逐步搭建和完善我校的就业服务联动体系。

(五)究,精准发力促就业

为精准推进毕业生就业指导与服务,提高我校就业指导能力,我们组织开展了2020届毕业生就业跟踪调研1次,2021届毕业生就业情况问卷调查3次(2月、5月、12月),用人单位问卷调查1次,招聘会企业问卷调研2次,2022届毕业生求职就业情况调研3份,摸清毕业生的就业意向和就业进展、用人单位的意向以及对毕业生的满意度情况。同时,加强目标管理,指导毕业班辅导员下企业走访共59次,做好毕业生精细化就业指导工作。建立数据统计周报制、就业跟踪月报制,按未就业、升学、创业等分类建立台账,做到“底数清、意愿清、去向清”,为毕业生就业指导、线上咨询、组织招聘、精准岗位推送等提供科学依据。

(六)专题活动,有效指导促就业

为建立完善的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帮助学生开拓视野,明确求职目标,提升求职技能,组织开展“职场人讲职场事”专题活动,邀请21位“企业达人”走进校园,为学生分享工作经历、行业知识、求职技能等;开展专题就业指导讲座6场,开展就业直通车——简历门诊4场,模拟面试活动32场,参加学生达1000人以上,帮助毕业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就业观,了解掌握最新的行业就业资讯。

5-4 开展多项专题活动

(七)示范基地,有效评选树典型

为进一步加强学校和用人单位的连接,搭建好“为企业选好人才,为人才选好企业”的服务平台,学校开展“就业实习示范基地”评选,目的在于评选一批提供岗位数量多、质量高、待遇好、留用率高、实习实践成效好的企业,有效发挥企业市场化就业的引领带动作用,二级学院共推荐8个企业申报,并推荐2个企业进行省级申报工作。

二、突出1个重点,强化4个服务,夯实创新创业工作

(一)以智谷为重点,赋能创业“供给力”

1.规范管理,开展项目入驻评选和考核。为规范智谷的运营、管理和考核工作。本年度共开展优秀项目征集评选2次,共21个项目申请,12个项目通过项目评选,入驻智谷孵化区,激活了智谷创新创业活力。

2.汇聚各方资源,赋能创新创业。开展“让梦想起飞”创业沙龙、新媒体培训、创新创业讲座、政策宣传等共16场,给予创业项目赋能;同时不定期与入驻项目深度沟通交流,了解项目运营状况及困难,提供相应的政策指导、技术支持、心理辅导、资源对接等服务,为创业项目的未来发展给予助力和支持。

3.开展我校首届创业项目推介会,共15个入驻项目参加了此次推介会,为创业项目提供了良好的展示平台,宣传渠道和项目引流,通过推介会让更多学生了解我校的创新创业项目,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

4.开展我为师生办实事活动。营造良好氛围,为入驻工作室统一制作牌匾、配备适合的办公设备、设置饮水服务区,开展智谷项目座谈活动、创新训练营活动,进一步提升智谷团队服务水平。

5.制定计划,提升智谷环境治理服务。本年度制定了智谷卫生管理制度,对各工作室卫生的打扫区域进行明确划分,提高环境卫生管理质量。检查和抽查智谷工作室卫生共12余次,对环境不过关的工作室责令整改,对屡教不改、拒不配合的工作室给予通报批评,并限期退出工作室,提升智谷环境治理服务工作。

(二)以赛促学,提升大赛服务

开展第七届“互联网+”校决赛及省预赛选拔赛:本次参赛项目共834个,参赛学生共2880人,其中职教赛道653个,红旅赛道126个,主赛道55个。经过省级海选,共3个项目荣获省级“铜奖”。开展兴才学院“中特杯”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大赛4月底正式启动,共10个团队50多人参加,大赛分为商业策划书和营销实战两个部分,共3个团队获奖,提升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积极组织参加校外各级各类大赛:10个项目参加第十五届“挑战杯”福建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5个项目参加集美区引智下乡之双创赛事;3个项目参加厦门市白鹭之星创新创业大赛;1个项目报名参加全国第五届农村创业创新项目创意大赛;3个项目参加第三届“亚龙杯”全国机械行业创新创业大赛,荣获国家级“一等奖”3个,6位老师荣获“优秀指导教师”。

申报福建省大学生创业优秀项目。指导和帮助3个创业团队开展创业项目指导,提供政策咨询,项目申报和路演指导,其中“三太子少年”和“顶代到家”两个项目分别通过评审,获得8万、3万的创业扶持。

                     

5-5 各赛事参与情况

(三)注重引导,增强培训“内生力”

开展2021届毕业生免费创业培训,本次培训在二级学院的宣传和推动下共有378人报名,采用线上+线下方式授课,通过案例教学、创业模拟实训、企业走访等多种模式完成课程培训,最终342人完成培训考核并取得《创业培训合格证书》,共获得培训补贴41万元。通过此次培训,提升了部门的组织策划能力和创业课程的培训组织能力,同时也帮助我校毕业生,完善创业知识结构,掌握更多创业技能,以创业促就业,提升我校毕业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5-6 开展创业等专题培训

为提升我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挖掘新项目,开展一系列创业讲座、创业沙龙等16场,开展赛前培训15场,一对一辅导辅导等8场,为我校创新创业团队的成长提供了有利的支持。

(四)搭建桥梁,优化导师团“辅导力”

 为提升二级学院创新创业导师团的服务能力,本学年通过征集,现共有创新创业导师团队导师共10名,开展导师座谈活动4次,企业走访2次,项目辅导24场,导师各类进修培训6人次,搭建了二级学院创新创业新桥梁,不断提升导师团导师的师资水平和辅导能力。

5-7 导师团主题活动

三、就业创业课堂教学

    本学年就业课程主要有《就业指导与创新创业教育》、《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职业生涯规划》、《职业素养》四门课程,其中《就业指导》全校2019级70多个班近2500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2020级67个班近2500人,《职业生涯规划》2021级61个班2078人,《职业素养》7个班273人,课程主要由教研室专兼职教师共14人完成教学任务。

  (一)创新课堂活动,教学改革有亮度

1.开展创新教学活动。教研室老师以“体验式”开展了创业课程部分章节的课堂创新活动,通过让学生制作创业画布和项目路演的方式参与课堂活动,通过开展大学生创新思维能力训练、创业计划书撰写、创业画报设计、项目路演,同时将SIYB创业培训游戏引入课堂,打破原有的课堂模式,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

2.招聘会“练兵”。为提升就业指导质量,精准且有效地辅导学生求职,教研室老师将《就业指导》课堂转入招聘会现场。积极组织19级金融管理、电子商务两个专业98名学生参加软件园三期的专场招聘会,让学生未毕业先体验求职,与企业HR进行深入沟通交流,提升学生求职就业技能。

3.开展集体备课和观摩课活动。教研组结合师资与教学实际情况,每门课都采用集体备课的形式,针对每门课程的课件、教案等内容进行了统一的指导和探讨,组丰富了课程资源,提升了课堂效率。教研室开展“简历专题”公开观摩课活动,全体教研室老师参与观摩和评课,为课堂创新改革提供了良好的示范。

4.期末考试改革。《就业指导与创新创业教育》《职业生涯规划》2门课程在期末考试环节进行了改革,采用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客观题通过智慧树线上考试进行,主观题通过线下试卷方式进行,这样线上随机组卷的方式有效防止学生同考一份卷子,做到期末试卷差异化,有利于保证期末考试的公正性。

5.开展课堂思政研讨。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工作,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室开展课程思政建设专题研讨会,分享《就业指导》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思考,并开展课堂思政研讨。

(二)模拟面试,就业指导有精度

为更好的服务高校毕业生就业,教研室开展了“我为师生办实事:就业直通车——模拟面试活动”,邀请3位校外企业HR 为学生求职助力。同时任课教师在就业指导课堂开展“面试专题”活动32场,通过学生现场模拟以及面试视频拍摄等方式,不断巩固和加强学生对于面试技巧和面试问题的应变能力,从而提升就业指导的质量和精度,让更多同学清晰自己的职业路径和方向。

(三)举办大赛,就业服务有高度

5-8 举办各类大赛

1)简历大赛。举办“简自我精彩,历职场未来”电子简历大赛活动,本次大赛经过初赛、一对一指导、复赛、网络投票、企业专家评选等五个环节,历时3个月,收到参赛简历近1000份,最终评选35份优秀简历,并制作优秀简历汇编4本。通过此项活动展示了同学们的风采,也帮助了同学掌握简历设计的方法,提高同学们简历制作的能力,提升职场竞争力。

2)职业规划大赛。教研室积极组织第七届校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大赛主题“规划理想职业,成就精彩人生”,大赛自7月份启动以来,历时3个月,共收到优秀学生作品共60份,开展专题指导讲座、一对一辅导5场,最终经过精彩路演角逐和比拼,共产生一、二、三等奖8名。此项大赛的举办进一步强化了大学生职业规划意识和就业意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成才观和择业观。

(四)教改科研,提质培优有深度

本年度就业创业教研室老师获得《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立项,《就业指导与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思政改革立项。教研室老师积极参与学院组织的混合教学能力大赛,完成论文3篇;在校第四届三全育人教育成果汇报中,完成的“践行创新创业理念,构建 一主线两驱动三支撑四融合”全方位育人模式,荣获校级“三等奖”,教研室不断创新科研能力,提质培优有深度。

四、问题和不足

  一是作为行政服务部门,主动服务意识还不够,机制的建立够不够全面,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二是创新创业项目挖掘和整合能力有待加强,未能建立良好的校友资源的有效沟通渠道和平台。

  三是就业服务深度和广度不足,有待提高就业服务能力,进一步建全就业服务体系,拓展就业渠道。

  四是智慧就业系统还未建立,就业服务仍旧偏传统,智慧就业的网络服务体系亟待落实和完善。

五、思路和建议

    一是加强导师团的建设和服务:服务和引导导师团,挖掘优质项目,营造全校良好创新创业氛围,树立典型,建设一支相对稳定、专业化的创业导师团队,有效帮扶我校大学生团队的孵化和成长。

 二是建立学生智慧就业服务系统,规范就业服务工作:统筹好2022届毕业就业创业工作,编制学生就业手册。

 三筹办和开展校企合作委员会会议,协同相关部门开展人才培养、就业实习、技术服务、技能培训、深化校企合作。

 四是筹建创业校友青英会:将以创业校友青英会有起点,逐步做好兴才校友的链接,做好资源整合工作,实现零的突破。

 

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关乎社会安定,也关系到千万学子家庭的幸福和希望。在疫情之下,党中央、 国务院高度重视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我校领导秉承就业促发展理念,把学生就业问题放在首要位置,高度重视我校就业工作,在未来的工作中,学校将继续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本,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加强就业创业指导与服务,为社会培养高质量的合格人才。

 

 

 

 

 

 

 

 

 

 

 

核发:xmxcdzb 点击数:1146收藏本页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闽ICP备05019609号-1     闽公网安备35020043060-19001号